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南京中医药大学出实招,大力培养中医人才

来源:江苏中医药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2-09-18 20:47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南京中医药大学持续在人才培养方面出实招,在医药人才培养和教育教学改革方面大胆创新,培育出一大批优秀的中医药人才。 【来源:江苏省教育厅_高校动态】 走向国际,中医药人

南京中医药大学持续在人才培养方面出实招,在医药人才培养和教育教学改革方面大胆创新,培育出一大批优秀的中医药人才。

【来源:江苏省教育厅_高校动态】

走向国际,中医药人才讲述中医药故事。近年来,在开放融合发展理念指引下,学校持续打造中医药国际化教育合作新平台,形成来华留学与境外办学互为补充的新格局。

与时俱进,学科交叉促进人才医用结合。学校以产业需求为牵引,深化产教研融合,着力打破学科壁垒,先后创建新中药学院、康缘产业学院等,开展“4+5”本博连读中药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引领中药创新人才培养方向。通过与政府、医院、药企的联合培养,学校面向基层人才、骨干人才和高层次人才等不同培养对象度身定制培训方案,培养了一大批有中医思维、较好掌握中医药理论与方法、具有较强临床诊疗能力的人才。

“中”味更浓,强经典重临床培育中医思维。学校致力于培养具有坚定中医文化自信、善用中医思维方法解决临床和科研问题的中医药人才。近年来,学校开展了九年本博一贯制中医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项目,开展中医经典课程“强基工程”,营造“读经典、学经典、悟经典、用经典”的浓厚氛围,探寻医教研一体化的中医学术传承模式。

文章来源:《江苏中医药》 网址: http://www.jszyyzz.cn/zonghexinwen/2022/0918/850.html



上一篇:重庆璧山:跟师实践,传承中医药文化
下一篇:重庆永川为何在中医药发展中崭露头角?背后做法

江苏中医药投稿 | 江苏中医药编辑部| 江苏中医药版面费 | 江苏中医药论文发表 | 江苏中医药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21 《江苏中医药》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