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组团扮老中医,骗了10万人

来源:江苏中医药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11-30 22:32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声称有几十年丰富经验的老中医是年轻小伙子假扮的,病人花大价钱购买到的特效药其实都是代用茶……11月22日,江苏省南通市公安局对外通报一起特大医药“套路卖”诈骗案。在该案

声称有几十年丰富经验的老中医是年轻小伙子假扮的,病人花大价钱购买到的特效药其实都是代用茶……11月22日,江苏省南通市公安局对外通报一起特大医药“套路卖”诈骗案。在该案中,骗子以合法公司为伪装,组团假扮“老中医”,通过夸大药效等手段骗取10余万患者的信任,大肆敛财3亿多元。这些病患是怎么被骗的?“老中医”们都有哪些套路?

1年轻业务员伪装成“老中医”,看病荐药

因为眼睛做完手术后长期出现不适,江苏南通的陶女士经常在网上寻医问药。偶然间,她看到了发布在某网络平台上的治眼病祖传秘方广告,被其中宣传的神奇药效给吸引。陶女士当即扫描广告上的微信二维码,添加了微信。

接待陶女士的是“北京郑氏中医门诊”的专家“郑老师”。对方自称出身中医世家,为陶女士远程看诊后,“郑老师”用一大堆“专业术语”讲解了眼病产生的根源,并表示陶女士的视力正在逐渐减退,若得不到重视将有可能失明。之后,“郑老师”向她推荐“百年退翳方”。“郑老师”说,该药方中含有17种珍稀药材,可以排出眼部毒素、修复受损的视觉神经,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付款下单后,“郑老师”不但全程指导陶女士用药,还时常询问病情。当陶女士反映药物没有起效时,“郑老师”热情推荐自己84岁的爷爷——一位“有着60多年治疗眼病丰富经验”的“老专家”,为她进一步看诊。就这样,在“郑老师”和“老专家”的指导下,陶女士先后花费了近3万元购买“神药”,但疗效微乎其微。

江苏海安市城东镇的曹大爷也长期受眼疾困扰。去年8月,他网购了一款名为“通天明目方”的祖传秘制中药,前后花费5984元,但曹大爷发现自己收到的都是“陈皮木香”“明目蒺藜丸”等食品和代用茶,服用后没有起效。曹大爷意识到自己可能上当了,赶忙报警求助。

随着警方调查的深入,一家披着合法外衣的医疗保健品公司逐渐浮出水面。经查,该公司成立于2019年,总部位于北京,设有财务部和广告部。负责实际业务的多个子公司位于河北保定,专门从事虚假保健品的销售,下设销售部、训检部,负责销售、培训和处理售后。专案组成员、海安市公安局刑警大队民警赵捷说,该犯罪集团通过多个平台投放广告,“业务范围”涵盖老年慢性病、减肥、男性疾病、眼疾等多种疾病,每年广告投放的支出就达数百万元之多。一旦有人联系咨询,20多岁的业务员便会伪装成专家给对方看诊,通过专业话术虚构药品疗效从而诱导消费。在客户反映药物不起效时,年轻的业务员还会压低嗓门、放慢语速,冒充“老中医”,忽悠对方购买药材更为宝贵的“特效中药”。

2开药房隐藏身份,特聘律师规避风险

在公司,这样的“业务员”和“老中医”可不止三五个。根据南通市公安局的通报,在今年7月的抓捕行动中,以关某奇、王某诗(均为辽宁人)夫妇为首的犯罪集团被“一网打尽”,公安机关现场抓获涉案成员720余名。

令人震惊的是,该犯罪团伙的作案手法极为“专业”和隐秘。在公司开办前,便派出专人去外地“学习”,然后再对员工进行专业术语等方面的岗前培训。位于河北保定的一家子公司防备严密,每天等员工到齐上班后,就会将底楼的大门从里面反锁。为更好地隐藏自己,公司甚至还在底楼开了一家正常经营的药房,来应付相关部门的日常检查。此外,他们还特聘了律师,通过修改“话术”来规避风险。要是有客户察觉上当受骗想要维权,公司还有专门的售后部门负责退款退货,避免事态扩大。通过谨慎经营,该犯罪集团“生意”越来越红火,规模也越做越大。截至案发,全国各地共有超过10万名受害人被骗,涉案总金额3亿多元。

“患者花大价钱购买到的特效药,其实都是食用品和代用茶等。”专案组成员、海安市公安局刑警大队民警赵捷介绍,经调查,犯罪嫌疑人标榜的原价1996元一个疗程、现只需1596元的“明目蒺藜丸”特效药,成本仅为70元。而且该犯罪集团并没有药品研发生产能力,实际上是一家皮包公司,产品都是由合作的药物公司代发。

3假冒“老中医”成通用伎俩

南通特大医药“套路卖”诈骗案只是冰山一角。随着网络、新媒体的发展,近年流行起来的微信营销、直播间营销等成为假医生和假专家的“沃土”,甚至连电信诈骗集团也开始谋求“转型”。这些诈骗团伙将精心制作的广告推送到搜索引擎平台上,让点击网页的患者加上“名医”或“名医助理”(均是销售人员)的微信等联系方式,而隔空问诊后得到的都是一堆毫无疗效的高价假药。由于中国人或多或少都有一些中医情怀,在很多网络医疗诈骗案中,骗子最爱假冒“老中医”。

文章来源:《江苏中医药》 网址: http://www.jszyyzz.cn/zonghexinwen/2021/1130/668.html



上一篇:两位医药企业界人士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均在
下一篇:苏陕(江苏)中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成立

江苏中医药投稿 | 江苏中医药编辑部| 江苏中医药版面费 | 江苏中医药论文发表 | 江苏中医药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21 《江苏中医药》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